清皇室偏爱普洱茶 山河颂专注“勐”原料
“普洱”为哈尼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意为“水湾寨”,寓意着亲切家园的美好含义。
普洱县城隶属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历史上称为“普洱府”。普洱茶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2000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的传说,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在唐朝时期,普洱原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今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银生茶为普洱茶前身。
普洱茶的极盛时期是在清朝,先有雍正皇帝的御用贡茶茶厂,后有乾隆皇帝御赐茶名。据传说,普洱茶得名源于乾隆皇帝,所以有“先有普洱府,后有普洱茶”这一说法。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普洱城内有一濮姓茶庄,世代以制茶售茶为业,濮氏茶庄生产的团茶,沱茶远销西藏、缅甸等地,被指定为朝廷贡品。
在这一年岁贡之时,老濮氏庄主病倒了,只好让年轻的少庄主与普洱府罗千总进京纳贡。这一年淋淋沥沥的春雨格外绵长,近四个月的风雨兼程,濮氏少庄主连同马帮到达京城后连忙卸驮茶,不料一路的风浸雨湿,使原来绿中泛白的清茶饼变成了褐色茶饼。
眼看贡期迫在眉睫,罗千总惶恐至极的呈上那褐色的茶饼,历史的机缘就在这一瞬间得以圆满。这褐色的茶饼一经冲泡,顿时叫人眼前一亮,只见汤色通透明亮,红如宝石,艳若玛瑙。乾隆皇帝轻呷一口,只觉香于九畹之兰,忙传令太监冲泡,赏赐文武百官一同品鉴,于是满朝之上,醇香四溢,赞美之声不绝于耳,濮氏茶庄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赐。
在这之后,濮氏老庄主和普洱府的茶师们,根据这批贡茶研究出了普洱茶的发酵工艺,其他茶庄纷纷效仿,从此代代相传。
现代普洱茶特指云南省普洱、西双版纳及临沧等地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绿毛茶精制整理或蒸压成型后长期储存陈化获得的产品,以及70年代以来经技术改革创新,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增湿渥堆、后熟陈化制得的产品,其具有干茶色泽褐红,条索肥壮重实,耐储耐泡,茶汤红浓明亮、陈香显著,滋味浓醇回甘,叶底褐色柔软的特点。
普洱茶制作选用的原料不同其品质也不同,价格更加悬殊。其制茶原料分为“人工种植型原料”、“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
人工种植型,茶农称“台地茶”,是从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园里采取茶青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普洱茶。
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又称“古树茶”纯料。一般以300年为限才可严格的成为“古树茶”,且都生长在深山老林中,普洱茶树经过时间的沉淀,其内质的表现力不同。古树茶获取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成分,能以内质丰富的最佳状态将各山头的独特性体现出来。此类原料制成的普洱茶为“饮茶发烧友”追捧,较之人工种植型原料的高产,古树茶原料有限,市面上价格较高。但其独特内质更能体现普洱茶的“茶文化”。
山河颂古普熟茶是小树原料发酵,原料平均年份有五年以上;古普龙珠超过一半的古树原料,平均年份七年左右。
山河颂普洱茶最大的特色是全部用勐海地区的原料发酵,不添加外地原料。
普洱茶极具保健功能,普洱茶能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可清胃生津、消食化痰、解酒解毒、利尿散寒,止咳化痰、降低血脂胆固醇。
1、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长期饮用普洱茶能使胆固醇及甘油脂减少,所以长期饮用普洱茶有治疗肥胖症的功用。饮用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对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养胃、护胃。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黏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
3、消炎、杀菌、治痢。医药界研究及临床实验证明,云南普洱茶有抑茵作用,浓茶汁日服10次,可以治疗细菌性痢疾,这与云南大叶种茶内含丰富的茶多酚直接相关。
4、 抗衰老。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衰老的作用.云南大叶种茶所含儿茶素,总量高于其他茶树品种,抗衰老作用优于其他茶类,丰富的茶多酚帮助肌肤抵抗衰老。
5、普洱茶可以生津止渴、消暑、解毒、通便。普洱茶能够调节肠胃,使肠胃恢复正常功能,解决因便秘引起的痘痘以及口臭问题。
——部分资料来源网络